蜱虫是贪婪的吸血者,
可传播多种传染病,
是我们田间劳作、郊游、踏青
不可不防的“健康杀手”。
别看它不怎么起眼,“蜱”一下,严重时或可危及生命!
什么是蜱虫?
蜱,也称牛虱、狗豆子、草爬子,与蜘蛛是近亲,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。蜱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,通称为硬蜱;无盾板者,通称为软蜱。
虫体椭圆形,未吸血时腹背扁平,背面稍隆起,成虫体长2~10mm;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,大者可长达30mm。
蜱发育过程分卵、幼虫、若虫和成虫4个时期。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;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。
蜱虫有哪些危害?
蜱虫叮咬部位可以看到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,红肿、水疱或淤斑,中央有虫咬的痕迹,一般均较轻微。
但它本身携带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和病毒可引起人体致病,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莱姆病、森林脑炎、巴贝西虫病、蜱传斑疹伤寒等。
如何预防蜱虫叮咬?
蜱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,不会飞翔跳跃,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,多生活在森林、灌木丛、开阔的牧场、草原、山地等环境中。
//应当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蜱类栖息地长时间活动。
//户外运动、劳作时,建议穿长衣长裤,袖口、领口、裤腿要扎紧。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,不仅防蚊还可防止蜱虫叮咬。
//从户外回来,及时检查人和宠物的身体部位,以免将蜱虫带回家中。
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?
万一不慎被蜱虫叮咬,也不必惊慌,重要的是尽快去除蜱虫。切记不可直接用手接触蜱虫,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,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,用镊子取下蜱。如果不慎接触到蜱虫尤其是蜱虫破裂后的流出物,要及时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处理。有条件者应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处理。
特别提醒:被蜱虫叮咬后,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疼等身体不适,要尽快就医,告诉医生被蜱叮咬的情况,叮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。
主动防护,科学应对
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撰稿 | 赵艺明
图片 | 来源网络
原标题:《户外活动,谨防蜱虫叮咬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