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确读音、字形与结构:读音:佶(jí),是一个二声字。
字形:佶字为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亻”(即“人”的变形,表示人),右边是“吉”,整体字形简洁而富有意蕴。
结构:由“亻”和“吉”两部分组成,体现了汉字构形的规律性。
字义解析:
佶字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:
本意是健壮的样子,如《说文解字》中记载:“佶,健也。”
通“诘”,有追问、诘问之意。
佶屈,即诘屈,曲折的意思,引申为不顺。例如,“佶屈聱牙”就是一个包含“佶”字的成语,用来形容文字艰涩生僻、拗口难懂。
在现代汉语中,佶字较少使用,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人名中仍然出现,带有一定的文雅和古典气息。
文化意蕴:
佶字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形容人物的仪表与风范,表现出一种俊逸的气质。
佶字曾是宋徽宗赵佶的名号,这位历史上的皇帝以其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政治风格而闻名,使得“佶”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佶字还承载了人们对于健壮、正直、大义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赞美。
取名寓意:
佶字取名的寓意寓指刚强、正直、大义凛然之意。
因为它含有健壮、正直、壮烈、大义等含义,所以适合用于名字中,以表达对孩子美好品质的期望和祝愿。
古文献中的引用:
《说文解字》:
原文:“佶,正也。从人,吉声。《诗》曰:'旣佶且閑。’”
解析:这是“佶”字最早的权威解释之一,指出了“佶”字的本义是“正”,并引用了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作为例证。同时,也说明了“佶”字的字形结构,即由“人”和“吉”两部分组成。
《诗经》:
原文:“四牡既佶,既佶且闲。”
解析:这是《诗经》中对“佶”字的引用,描述了马匹健壮有力的状态,同时也体现了其安闲自在的特质。这里的“佶”字被用来形容马的健壮和驯良。
韩愈《进学解》:
原文:“周诰殷盘,佶屈聱牙。”
解析:韩愈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“佶屈聱牙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文句的艰涩生硬,读起来不顺口。这里的“佶屈”即指曲折不顺,与“聱牙”并列,共同构成了一个形容文句难读的词语。
《康熙字典》:
原文:“《唐韵》巨乙切《韵会》极乙切,𠀤音吉。正也。又壮健貌。”
解析:《康熙字典》对“佶”字的注音和释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,其中也引用了《唐韵》和《韵会》的注音方式,说明了“佶”字的读音和含义。同时,也指出了“佶”字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健壮状态。
相关词语:
佶屈:
解释:曲折,形容文字艰涩难懂,引申为不顺。例如,“佶屈聱牙”就是用来形容文句艰涩生硬,读起来不顺口的成语。
佶聱:
解释:与“佶屈”类似,也用来形容文字艰涩难懂。
佶傈:
解释:慓悍雄壮的样子。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的健壮和勇猛。
佶栗:
解释:战栗,形容人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。
佶倔:
解释:形容人性格刚强不屈。
佶烈:
解释:壮烈,形容人的行为或事迹英勇悲壮。
佶屈聱牙:
解释:形容文句艰涩生硬,读起来不顺口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文章或诗歌的语言过于晦涩难懂。
聱牙佶屈:
解释:与“佶屈聱牙”同义,也用来形容文句艰涩难懂。
赵佶:
解释:古代宋徽宗的名字,他是北宋时期的第八位皇帝,也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。
佶屈聲牙(佶屈声牙):
解释:这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,但根据“佶屈”的含义,可以推测它用来形容声音或言辞的艰涩难懂。不过,具体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。
我是谢老师,每天带你发现汉字秘密,感受文字魅力